打卡第7周:媒介情境论、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

快来打卡!

新德益考研,搞定你的专业课

20新传考研QQ总群:

如果你就是缺少一种监督,那就快来新传考研早自习。每天早上7:30准时叫你起床,完成一个核心考点的学习。有重点勾画、有思考题、有真题回顾、还有考法与复习提醒。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第七周的打卡回顾:

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_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1、真题回顾

2017安徽大学:简述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简答题)

2、考法提醒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是很重要的考点,考法比较简单,多以简答题为主,你需要记住梅罗维茨的生平,媒介情境理论的内容。要明确这是在前人的媒介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结合了麦克卢汉和戈夫曼的理论。

3、参考答案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将情境的视角用于观察传媒影响的研究中,以社会环境及其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将媒介及其变化同社会环境及其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具体考察媒介情境社会角色三者的关系,以此提供解释传媒社会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梅罗维茨的理论显示了媒介分析领域的新的进展,其在考察的精细和变数的清晰度上优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但是也具有媒介技术决定论的技术倾向。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_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

1、真题回顾

2019西南政法大学:受众的权利(名词解释)

2019中央民族大学:受众(名词解释)

2、考法提醒

受众这个考点有多重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作为传播过程的主要作用人,它几乎是每年的必考点。考法也十分简答,多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你需要记住受众的定义,权利及行为动机与目的。

3、参考答案

受众的社会特征: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主要因素,大体可分为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群体影响。从文化传统看,最突出的是民族特征,由于宗教、历史等复杂原因,不同的民族往往体现出不同的心理倾向。而社会环境,指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受众的社会角色。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_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1、真题回顾

2019苏州大学:使用与满足(名词解释)

2019云南大学:使用与满足(名词解释)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使用与满足(名词解释)

2、考法提醒

使用与满足有多重要就不用我强调了,它是一个必考知识点。考法比较简单。多以名词解释为主,偶有简答题。你需要掌握它的概述,主要观点,评价,意义和局限性,背住就能得分。

3、参考答案

“使用与满足”研究曾经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此前的效果研究主要是从传播者或传媒的角度出发,考察传媒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者对受众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使用与满足”研究则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正像麦奎尔等提出的,它“不是研究传媒对人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让我们研究人们通过传媒做了些什么”。因此,这一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_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

1、真题回顾

2019上海大学:受众商品论(名词解释)

2019苏州大学:受众商品论(名词解释)

2、考法提醒

受众商品论是比较重要的考点,它的考法比较简单,多以名词解释为主,你在复习的时候要把握住大众媒介运作的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然后将其移交给广告商的过程。记住其运作过程与缺陷,基本能应付考试。

3、参考答案

受众的文化性: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看,受众是意义的生产者。这里所说的意义生产者并不是单纯的受众主体性,而是有一个前提,即受众首先是信息的消费者,在消费信息的过程中,才能派生出意义生产的接受主体性。

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_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1、真题回顾

暂无

2、考法提醒

个人差异论是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它在近两年的考试中涉及得很少,你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理解,请务必记住它的源起与定义,在考试中遇到,默写出来就能得分。

2、参考答案

行为主义的“剌激一一反应”模式

早期传播学研究的主流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剌激一一反应”模式出发进行的效果研究,认为传媒一旦发出刺激信号,受众必定会在态度或行为上有所反应,传播研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并测量这种受众反应。这一时期对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有“枪弹论”、“睡眠者效应”等,在这一研究传统中,受众是被动的,研究主要采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量化方法来进行。运用“刺激反应”模式对受众的研究很快就被证明是过于简化了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已经被抛弃,在有关大众文化、大众消费或大众流行现象的研究中,学者们在考察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的同时,也早就开始强调受众的能动性对传媒活动的制约。

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1、真题回顾

暂无

2、考法提醒

社会分化论也是比较重要的考点,它是赖利夫妇在个人差异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你只需要明确,社会现实中的受众,在接受媒介和选择内容的过程中不但有差异,还有共性。考法比较简单,多以名词解释为主,如果遇到了,答出定义和起源即可。

3、参考答案

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理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理论,它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其主要立场是对大众社会的兴起的批判和危机感,认为大众是没有理性的,大众的崛起将会导致对“有理性”的社会精英的压迫,从而引起道德的颓废和国家的衰微。

第二个阶段: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认为随着产业化的发展,人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功能合理性。但是,功能合理性却大大压抑了一般人的思考能力和责任能力。精英集团有可能利用大众的躁动情绪,从而引发极具破坏性的大众行动。法西斯体制的确立就具有这样的社会背景。

第三个阶段: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斯、李斯曼、孔豪瑟等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大众社会理论,主要对美国当代的各种社会病理现象进行了考察。

总之,尽管不同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的出发点不同,结论也大相径庭,但所有的大众社会理论都把现代社会作为原子化的大众社会来把握。各种大众社会理论都有精英史观的缺陷,但这些理论分析触及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课题,对理解现代社会不无助益。

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_受众心理选择过程

1、真题回顾

2019西南大学:社会关系论(名词解释)

2、考法提醒

社会关系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的考法比较简单性取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多以名词解释为主,属于记住就能得分的考点。这是受众研究理论的第三个,在学完五个受众研究理论之后,记得进行归纳整理哈。

3、参考答案

有关受众研究的基本思想的萌芽,与传播学、尤其是大众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1946年,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的序言中提出,大众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回答5个W,其中的“对谁”()也就是受众研究的课题。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更明确地将“大众传播的对象”列为8个研究主题之一。

早期的传播研究,深受心理学“剌激一一反应”理论的影响,认为受众的反应完全取决于刺激的内容,因此,只注重对媒介宣传控制和传播内容进行分析。此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环境决定论”风行一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受众研究中的“个体差异论”及与此互补的“社会分类论”和“社会关系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证主义受到质疑,历史主义与人文科学重新抬头,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碰撞、交流,为传播研究产生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批判学派也开始崛起,尤为重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一些以受众为中心的理论经过修正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使用与满足”研究等。

近年来,受众研究与整个传播学研究一样,除了外延的扩展(如国际传播、新媒体传播)之外,虽未有新的理论突破,但有关受众特性、需求、传播行为、群体压力、文化冲突等许多课题,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语义学的新成果,还是取得了深入进展。

很多小伙伴都坚持了7周,49天每天早自习的核心考点都不落下!如果你想做个后起之秀奋起直追,请戳往期链接:


打卡第1周:

传播的概念、特点、类型、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的模式、主我与客我理论、符号互动论


打卡第2周:

四大奠基人、施拉姆、李普曼、拟态环境


打卡第3周:

刻板印象、三功能/四功能、麻醉功能、经验学派、批判学派


打卡第4周:

政治经济学派、文化帝国主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把关人理论、“潜网”理论、《权力的媒介》


打卡第5周:

报刊的四种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符号的定义和功能、意义的定义和分类、编码与解码、选择性定律


打卡第6周:

媒介的定义及演进历史、英尼斯及媒介偏向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人体延伸论、冷热媒介论、地球村


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受众心理选择过程_受众的选择性心理_受众心理性选择包括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新传考研早自习的打卡页面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