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是把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称作敏感期,这可能要比关键期的概念更符合发展的事实。我们要正确领会概念的内涵,防止滥用和误用。2、什么叫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它们各有什么利弊?(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4)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利弊:横向法: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纵向法: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3、观察法有哪些分类?从时间分有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范围分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从规模分有群体观察和个别观察;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分有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从使用工具情况分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设计程度分有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从观察目的分有验证型观察和非验证型观察。

4、为什么说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指导?(P17最后一自然段)5、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儿童发展观?(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当代儿童心理学强调要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4)关于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关键期,尤其是人类的关键期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且必须慎重使用的概念。

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是把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称作敏感期,这可能要比关键期的概念更符合发展的事实。6、研究儿童心理学为什么既要重视实证研究法还要重视理论研究发?(P16最后一自然段—P17第一自然段)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亲代的性状怎样遗传给子代?性状的遗传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相似等。2、简要回答大脑的机能发展。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第一、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方面。3、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第三章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1、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是什么?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视觉复述策略(18—24个月)、特征定位策略(5岁以上)、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4岁)、提取策略。2、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二者密不可分。(P69第三四自然段)3、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在前,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这个发展顺序是固定的、不可逆的。在学前儿童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的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4、皮亚杰认为婴幼儿的思维有哪些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分为六个子阶段:反射练习时期;习惯动作时期;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感知运动智力时期;智力的综合时期。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后一阶段中,儿童思维的显著特征是仍然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但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集中向两维集中过渡。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中心,即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只考虑自己的观点,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最重要的表现是获得了守恒和可逆性的概念。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或12岁开始)。儿童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甚至还能以概念、架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智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尺度。5、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上学期的《心理学》P152)6、婴儿的基本情绪有哪几类?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这种微笑的出现,增加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总的说来,婴儿的微笑反映的是快乐的情绪。痛苦与悲伤:对于儿童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儿童学习的失败也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焦虑和恐惧:儿童惧怕的对象随着年龄增长与经验的丰富而有所变化。愤怒:是指幼儿由于某种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是一种激活水平很高的爆发式负面情绪,表现出哭闹、滥发脾气、粗暴的对待他人、骂人、顿足打滚等表情动作。7、为什么说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的说,人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为我们提供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本身形成认识。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认识的核心。8、现在有许多家长喜欢在婴儿的床头挂很多玩具以开发智力,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之。可从促进触觉的发展;促进视觉集中的发展和视觉调节机能的发展;视敏度和颜色视觉的发展;促进多通道知觉、听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9、试述婴幼儿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的发展如何体现心理过程的协调发展?(1)情绪理解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相联系的。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的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2)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与意志的发展相联系。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很有限的,通常2岁的儿童能表达他们的情绪,并学会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控制它们。3岁的儿童开始运用有控制的表情来表达快乐、惊讶等情绪。儿童学会调控自身情绪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观察与学习、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不断接受强化的过程。(3)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实质上就是情绪与认知、意志的关系,它们体现着心理过程的协调发展,也体现着人际关系与儿童情绪发展的本质联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1、简述母爱剥夺实验。(P107第二自然段)2、简述玩具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玩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数量的玩具,儿童之间打架和吵嘴的现象更容易发生。(2)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但儿童较长时间地看电视,会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了,这种单向的灌输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且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关。收看电视节目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因此,对儿童看电视应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3、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P127—128)4、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5、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论述社会化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可从有利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使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等方面论述。第五章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简述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趋势。P139—1422、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趋势。P147—150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游戏的发展趋势。P160—163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作游戏。6、试述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P154—160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1、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P180最后一自然段)2、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方面。(1)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对身体的认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对自己行动的认识:区分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支配自己的动作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4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①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如下: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②自我体验的发展:呈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特点。③自我调节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3、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1)儿童的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三部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关于心理咨询的专业性正确的是,即掌握自己的性别属性或相应的作用。大多数研究认为,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1.5—2岁之间。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儿童在3—4岁的时候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性别恒常性: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时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第七章儿童心理学发展理论1、华生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动作习惯的形成?P196年龄;练习的分配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P98倒数第二自然段)3、什么叫观察学习?(P199第五自然段)它与模仿有什么不同?(P199第四自然段)4、观察学习有哪些模式?请结合实例简析。

(P200—201)5、格赛尔提出哪些发展原则?P203发展方向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6、格赛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P206第2自然段7、结合实例,分析儿童的实在主义有哪些表现?P208第1、2自然段一是表现在智力活动中二是表现在道德认识中8、简析思维与言语的关系。P210第3、4自然段9、高级心理学机能指什么?(P213第2自然段)它与低级心理机能有什么联系?(P213第3自然段)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什么?P216倒数地2自然段11、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2)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启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12、皮亚杰对儿童的最大发现是什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有什么价值。

(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2)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启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13、皮亚杰为什么强调学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P211第二自然段14、维果茨基认为婴幼儿的“学习大纲”是什么?P217倒数第3自然段心理咨询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1来源:考试大【关注考试大,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2009/2/27学习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3.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婴幼儿,即0-6岁的儿童。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以个体发展为研究重点的发展心理学,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学(以0-1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其中儿童心理学最有活力。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心理发展是个体在活动中整个反映结构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更准确地说,“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二、个体的心理发展理解以下观点: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当代儿童心理学强调要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4.关于关键期的概念在早期教育领域,关键期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发现很多动物有印刻现象,而且印刻现象不可逆,致发生于关键期内。在胚胎学中,关键期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关键期的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关键期的问题比当初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此,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关键期,尤其是人类的关键期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且必须慎重使用的概念。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是把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称作敏感期,这可能要比关键期的概念更符合发展的事实。我们要正确领会概念的内涵,防止滥用和误用。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一)实证研究法1.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4.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差别:横向法: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纵向法: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5.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取向可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三种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方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的老师们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法观念法。(2)调查法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计划、有控制的观察。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实现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实验法是以中较严格的、客观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二)理论研究法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2.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机制及胎内环境的重要性;3.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等一、遗传及其机制1.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相似等。2.遗传具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1.大脑的结构与发展大脑的结构分为左右两半球;大脑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2.大脑机能的发展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第一、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方面。三、胎内环境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心理咨询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2来源:考试大【考试大:助你将考试一网打尽】2009/2/27一、儿童语言的发展1.前语言的交流: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进行。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都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积极词汇:儿童能听懂,也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儿童能听懂,但是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帮助儿童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加速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措施。语法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趋势: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3.学前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皮亚杰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者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自我中心语言分为重复、独白和双人或集体的独白三个范畴。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