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 心理科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和挑战:为什么孩子经常遇到事情自己做不了决定?都要家长、老师在后面催着他,他才会去做?就算如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和挑战:为什么孩子经常遇到事情自己做不了决定?都要家长、老师在后面催着他,他才会去做?就算如此,孩子也总是摆出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状态。通常这与孩子缺乏自主内驱力有关。我们常说,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那什么时候是培养和塑造孩子自主性的关键阶段呢?

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

基于此,该阶段幼儿的心理需求是:监护人能够对幼儿的主动性行为进行鼓励。得到鼓励的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为儿童发展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格奠定基础。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成人的否定或者斥责,那么长此以往,他就会逐渐失去信心,缺乏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那么,在3-6岁这个培养孩子主动性的关键阶段,作为父母应该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主呢?

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心理品质

第一,在生活中多创造孩子自主选择的情境。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让孩子自行决定今天要穿的衣服。可以拿出两件适合当时天气所应该穿的衣服,让她任意挑选,并且无论她做出什么选择,都对她的选择做出肯定和鼓励。一般情况下,也不便于让幼儿在所有衣服中漫无目的的选择,家长创造二选一的情境即可。

也可以将这种方式推演到其他场景,例如,在穿鞋子的时候,也让孩子自行选择,并在其具备穿鞋能力的时候自行穿着。这样既高效,又能够满足她“自主做决定”的需要。在决定之后,家长切记不要因为自身的喜好和审美对孩子的选择进行否定式评价,而应采用积极回复,让其感受自己的选择被认可和尊重,以增强自主感。

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心理品质_培养性心理

第二,让幼儿学会计划自己的一日所行。通常,孩子在假期的时间,是完全被父母安排的。我们也可以试一试在安排假期生活和空余时间时,引导孩子让其自己学会制定计划。比如说,几点游乐园,在哪里吃饭等。但是,孩子对自己制定计划要在父母所规定的范围内,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保持一定的规范。比如说,当她既想去游乐场玩,又想去楼下骑自行车。如果原则上只能安排其中一件活动,则可以告知幼儿,让她做出计划和取舍。当孩子两者都想做,因此而感到为难的时候,犹豫不决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但避免直接帮她做决定。

虽然这些事情不算重大决定,家长可以不用花费时间等待孩子做抉择家庭乱仑,直接快速地帮孩子做决定,但愿意花上这几分钟时间等一等,实际上就是给孩子留有思考的时间,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就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最好塑造。

通过这样引导孩子制定一日计划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知道,她有权利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同时,也可以让她意识到,在选择的时候,必然有先有后、有舍有得,在这个过程中也达到了对其责任心塑造。

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心理品质

第三,观察幼儿的正面行为,并对其进行强化。悉心观察孩子某次出现的正面行为,并及时地给予进行赞扬。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所关注,另一方面可以在幼儿脑海中形成对自身积极行为模式的巩固。

家长可以首先通过描述,引导孩子在脑海中重新带入过去的情境画面,给予她积极行为的赞赏,并表达其积极行为带给妈妈的正面感受。并且用协商的口气问:“如果今天能够像上次一样,等妈妈洗完衣服后,回来发现她的衣服已经穿好了,那么妈妈就会同样的非常高兴,不知道你能做到吗?”

用这种协商的口气,对照孩子曾经做得好的行为进行具体的描述,并引导其进行模仿与重复,强化了孩子的积极行为。点头表示达成共识,并充满了信心。果然不出几分钟,她就迅速穿好了衣服。

虽然说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通过从小时开始对自己生活事件的掌控,才会让孩子慢慢成长成为一名愿意为自己将来负责的人。作为父母应该适当放手,避免在生活的大小事件中,全部依靠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通过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孩子才能成为更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从而发展出自己面对和把握将来生活的能力。

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

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

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_培养性心理_培养心理品质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