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学》经典妇女儿童教育读物.pdf

第一章绪论占人类人口二分之一的女性,在历史的天平上,却没有留下与另一半相应的份量在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几乎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绪论

占人类人口二分之一的女性,在历史的天平上,却没有

留下与另一半相应的份量在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

女性几乎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不得不依赖“另一半”生存于社会之中,也由此而处于

社会底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疑摧毁了女性沦为被压迫地位

的基础,但男女不平等这种传统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还占

有很大阵地,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的变化,也远远不能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男子汉”总被人们赋予勇敢、坚

定、敢想敢做、有责任心、有领导力等一系列个性优点,

“女子气”则给人们温柔、细心、软弱、胆小、自卑、依赖

等印象,因此,在社会中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有“男子汉”

的气质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支持了男优女劣的社会偏

见,使歧视女性的现象时有发生,更为有害的是,歧视女性

的人并非都是男性,歧视女性的表现也并非是清一色的大男

子主义,女性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大有人在。女性这种自卑心

理的表现是多样的,如自我评价低,屈从于女不如男的观

念,寻求和满足安定,甚至于“二保一”(保丈夫)、“夫

贵妻荣”等等,无不是轻视自身能力的表现。这些意识的存

在,无疑束缚了女性大干事业、参与社会活动的手脚,成为

女性前进道路上的层层障碍。因此,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

改变人们对性别角色的传统意识,改变女性的个性特征,赋

予女性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形象,不仅需要社会环境的

变化,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的努力。

这本教材,就是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内容包括,以马克思

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女性

心理特征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女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突出该学科应用强的特点,指出传统女性意识对女性的束缚

与消极影响,让女性能全面认识自己和了解自身;指出女性

应如何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挖掘自己的潜力,轻

装上阵,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在实现“四化”的道路上,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男性一道拼搏与奋进,勇敢地

顶起半边天

第一节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对象为

轴心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如哲学研究自然、社会和

精神三大运动领域的一般规律;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

律; ⋯顾名思义,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女性心理现象的

发生、发展规律

但“女性心理”能否作为心理学学科中一个特定的研究

对象,许多人对此持有异议比如有这样一些说法: 理

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人,,自然包括了男人和女

人,还有必要专门研究女性心理吗?”还有人认为:“人的

心理现象的产生机制是相同的,女性心理难道有什么特殊

吗?”总之,有一部分人对女性心理的特殊性持怀疑态度,

由此,我们首先应回答的问题是:女性心理有没有特殊性?

一、女性心理的特殊性

生理条件及社会环境条件是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

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基础。有些心理现象较多地与生理条件

的变化相联系,而有些心理现象则较多地与社会环境条件的

变化相联系,女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同样如此。

由于女性长期处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因此,

在她们身上便出现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特殊心理现象如在

自信心问题上,性别差异是很突出的女性较男性自卑感

强,依赖性强,自我评价低,成就动机弱,这些差异自然会

影响女性的职业成就及社会地位,甚至婚姻生活。但很明

显,这种差异的产生与***生理差异毫无联系,它主要源于

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女性受教育水平低,角色冲突严

重,社会化过程中的差别教育,职业结构不合理等等。由于

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同时扮演好多种角色和不

公正的评价,导致了女性自卑心理的出现,并对女性行为发

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再如女性的参政问题,许多人都注意到女性参政意识薄

弱的问题,其中女性心理的不平衡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

因有人对名女领导者进行过调查,其中由于忙于工作

而疏于家务、疏于丈夫孩子偶而自责的占经常内疚

自责的占。职业女性的心理冲突,如角色冲突、评价

冲突等,使女性的从政道路更为艰难,而这种现象在男性身

上很少出现,他们很少陷入这种冲突之中可见,女性心理

的不平衡与“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角色分工原则有着

密切联系。

还有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即在大龄未婚青年中、女青

年的“质量”大多高于男青年,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

似乎女青年的成就愈高,恋爱、婚姻成功的可能性愈小,在

“男尊女卑”、“丈夫社会地位一定要高于妻子”等传统意

识的作用下,更给未婚女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