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性心理发育阶段1

性心理发育阶段是精神分析的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定义: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过程。

性心理发育阶段是精神分析的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定义: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过程。

很重要的观点:儿童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是成年人神经症、身心疾病乃至精神病的病因。简写版的记法:儿童期的这些这些是成人的那些那些。(熟记心里)。精神分析是从儿童的观察来看成人的一些障碍的。

为什么说儿童期的这些这些是成人的那些那些?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个阶段是否成熟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所以在每个阶段发育的中间我们都有特定的解决的一些客体。解决的好不好决定如何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解决的不好会成年期的品质

每个阶段会从三个方面来描述,一是内驱力(性本能、攻击本能),每个阶段的内驱力是不同的;二是客体关系(内化的过程和内部的呈相),客观的、抽象的概念,互动的关系。日复一日的形成,性相近,习相远;三是自我的形成,自我赖以生存的感觉中的自己,某些方面是健康的自恋(人总是去探索和控制,这就是自我的能量,包括对外部和内部的自我探索,发展自己的认知)。讲的时候是分开讲的,发展时互相有重叠、互相作用的。比如说:不同的阶段指向不同的客体。

以上是复习内容。

1、出生前,婴儿与母亲共用血管等,心理发展已经开始。

2、0-1岁,口欲期,婴儿还不能区分自己与母亲。 安全感:是内部记忆与外部感觉是否一致。母亲能不能敏感的感知孩子的需求,继而给孩子满足,而且是恒定的持续的满足。比如:饿了,就有人给他吃的。这个阶段培养的品质是:希望的品质。如果这个阶段没有被满足:缺乏一个客体,就会形成缺乏客体丧失,缺乏安全感和希望。当然这个客体的缺失,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也不必次次都必须满足,如果过度满足,就会充满了希望,就不会去识别环境中潜在的危险。长大后就会表现的很天真。老师举了一个女研究生在回家的路上被卖到山里了;什么也不信任家庭乱欲,看什么都是危险的,也是不好的。哀莫大于心死,很难合群。没有希望品质的人,是一事无成的人;每一个孩子是独特的,父母亲的敏感很重要。信任和不信任的:一九开、三七开、四六开、五五开,都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不要单独的看这些成份,还跟后天的环境有关系。发展顺利,就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发展不顺利,就不容易形成希望的品质。

这个阶段的特点:第一个:吞没,永不满足。好的方面:孜孜不倦;不好的方面:贪婪。第二个:即刻满足。这些也都表现在成人上。举例:工资,月工资。白领是月工资;蓝领是周工资或日工资。发育不良:因喜欢而扼杀,例子:奥尔罗,因喜欢占有而杀死了妻子。这种吞没可以是客观的实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象征性的。“吃”和我们重要的表达有关系,如各种酒;秀色可餐;。口欲期的攻击性,基本都和口腔有关。

3、肛欲期:(1-3岁),二人的一体关系进一步解体。孩子会走路,自主性增强。分化独立期(温尼科特)。学习掌握感。比如:入厕的规矩。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无价值的。父母是按照社会的规则教育的,孩子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这时父子之间就会产生冲突了。不良行为:往往意味着去探索。父母亲要足够的宽容,容忍孩子的探究。要足够的坚定,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个时期培养的是抑制品质。父母过度严厉,孩子成人后抑制的品质就会缺乏。唯唯诺诺。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厕所,管教缺失,就会形成无法无天、反社会人格。这个阶段父亲的客体很重要,这个父亲不一定必须是男性的父亲,也可以是母亲。这个阶段是父母的管教与孩子的意愿的拉据战。外界探索意味着离开母亲,就会有焦虑产生,有独日的愿望。分离的焦虑,有恐惧。母亲在,我在探索。这个母亲可以是象征物。过渡性客体,妈妈不在的时候,给孩子以安慰,体贴、关怀、温暖、贴心的替代客体。男孩子与女孩子的替代客体不一样,比如女孩子可以有一个巴比娃娃,而男孩子就不会用巴比娃娃。男孩子在紧张的时候会咬指甲。

过渡性客体、分离焦虑、两难期。形成抑制品质;影响的人物主要是父亲这个客体。自恋。肛欲期中期:孩子会分清自己是自己,妈妈是妈妈,哪一个阶段,自己的边界清楚,角色功能清楚,常常是发展自恋的特别的时期,就会逐渐发展自恋,“我我我”“我妈妈”“我爸爸”,就会发展出合适的自恋,合适的自恋就是自尊。肛欲期末期:会开始性别的萌芽,对身体的敏感。

这个阶段的特点:第一个:独自占有。到了成人期,依然会沿续;收藏,就是去收藏别人没有的,不用的;排它性的,收藏是肛欲期的表现。金屋藏娇。第二个特点:依恋满足。丈夫丈夫一丈之夫。朝夕相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独立的愿望 分离焦虑带有恐惧。婴儿出现两难期,好与坏可以在一个人身上体现。比如:在治疗室,咨询师对对客体关系的爱,对恨的客体的爱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提问解答环节:

答:口欲期可以是传播谣言,不能死记,去一一对照。

老师强调:不要把一个现象或行为等同于心理。如果能用语言表达的来访者,就去询问;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就去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会去做这些事情,去推测他行为背后的动机。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