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热恋中的排他性咨询案例报告

【摘 要】咨询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一例热恋中存在的过强的排他性问题进行咨询治疗。通过咨询,求助者过强的热恋中的排他性得到了基本控制,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

一例热恋中的排他性咨询案例报告

【摘 要】咨询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一例热恋中存在的过强的排他性问题进行咨询治疗。通过咨询,求助者过强的热恋中的排他性得到了基本控制,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过强的热恋中的排他性进行治疗是有效的。

【关键词】咨询案例;合理情绪疗法;报告

1.一般资料

李某,女,汉族,20岁,大二学生。姊妹三个,一妹一弟,在家排行老大。父母均为农民,父母关系不和,经济状况一般。学习刻苦,性格开朗,同学关系融洽。近期因恋爱问题,出现情绪上的困惑,学习、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多月来,求助者对男友与异性正常交往产生猜疑,出现了情绪焦虑、抑郁、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近一周症状加重,几乎是课不上,饭不吃,靠打点滴维持,故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我是一个懂事、有主见的人,自幼父亲感情的出轨,对自己影响较大。深知母亲在生活中的不易和艰难。从小立志长大后要找一个一辈子忠诚自己的人。男友是高中同学,在西安上大学,自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几乎每晚都与男友煲电话粥,感情非常好。但从这学期开学以来,男友与本校一位女生在同一家公司做起了兼职,得知此事后,我开始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感觉天都塌了。特别是近一周以来,因此事过度的纠缠,男友常常借故不接电话,这让我很痛苦,茶饭不思,难以入寝。舍友们不断的开导我,自己就是走不出来,不知如何解决?

3.个人成长史

李某,童年时因为父亲感情出轨,父母在家经常吵架。虽然母亲的宽容让她从小到大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但懂事的她深知母亲为了维系这样的家庭付出的代价。这给她的心灵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她长大谈恋爱后对男友与异性的交往过分在意,平时与男友在一起不是查看手机短信,就是询问有没有女生给他打

过电话。如果发现有异性发的祝贺节日短信,也要询问半天,这让男友感到很无奈。

4.咨询师

来访者身材瘦小,面容疲惫憔悴,衣着整洁朴素。进行交谈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对自己的问题认识较深刻,有强烈的解决问题愿望。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如下:①.SCL- 90:焦虑2.5、抑郁2.4,其余正常。②.SAS:标准分57 分,为轻度焦虑。SDS:52分,为轻度抑郁。

5.病因分析

生物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20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社会因素:存在负性现实生活事件(父亲有外遇)。

心理因素:①存在错误的认知模式:认为只要男友不与异往,感情就会牢固。②因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出现了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状态反应。[1]

6.评估与诊断

6.1 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咨询了解到,该求助者思维正常,感情专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因与男友在交往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产生了心理困惑,导致心情压抑、焦虑烦躁,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6.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自我认知没有问题,自主求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该求助者虽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3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2] 所以,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过强的热恋中的排他性。

7.咨询方法与原理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热恋中过强的排他性造成的,因此,针对当前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状态,需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的不合理观念进行校正,从而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又称理性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3]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真正的原因来自其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父亲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男友也可能一样”;“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应该与其他异性有任何往来”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她的自我挫折感增强。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以此消除情绪困扰。[4]

8.咨询过程

大致分为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诊断阶段、心理咨询与干预阶段和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10日)

目的: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其具体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实施相关的心理测验,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咨询过程中告知来访者相关的咨询理论,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其基本情况,探询来访者的心理矛盾,确定咨询的主要问题,做了相关的心理测验,初步确定了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17日)

目的:本次咨询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探究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其认识自身的心理矛盾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让求助者谈谈对父亲扭曲情感的看法和对自己情感的影响。通过交谈,让求助者认识到,排他性是的基本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维持爱情的稳定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排他性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对恋人的过度猜疑和无端伤害,给双方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分析自己在恋爱中存在哪些合理与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从中领悟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由哪些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造成的,找出问题的症结。(2)与求助者一起辨析探讨并列出与此次情绪问题有关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①因父亲是一个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人,所以不信任世上的任何异性。②一旦发现男友与异性有来往,就认为男友可能会感情出轨。③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应该与其他异性有任何往来,绝对排他。④我一心一意的爱他,他就应该同样爱我等等。

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反思列出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帮助其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诱发事件和自我情绪体验上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上来,并思考领悟自己的情绪问题与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的内在联系。

第三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24日)

目的:本次咨询是帮助求助者改正或排除原有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建立积极正确的恋爱观,缓解或消除不良的情绪体验,这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咨询作业回顾:求助者表示通过与好友深谈和自我反思,进一步肯定了此次的情绪问题确实与自己的上述不合理信念有关。(2)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黄金规则”: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与求助者进行辨析和商讨,帮助求助者在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

咨询师:父亲的事对你有影响吗?

求助者:有一点,为此我在高中毕业后还找人把那个女人打了一顿,不过她也打我了。

咨询师:男朋友爱你吗?

求助者:很爱。

咨询师:所以你不允许他与异性有任何往来?

求助者:(沉默片刻后)如果我发现他手机上有女生的电话和信息,就会很难过。缠着他给我解释清楚。

……

咨询师:如果你男朋友这样要求你,你能做到吗?

求助者:做不到。

……

(3) 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意见:

①恋爱中适度的排他是正常的,但过分就会产生猜疑,影响爱情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同时正常的交往是每个人的权利。②爱一个人就要学会信任他,为他着想,猜疑只能让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③爱情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用心去经营,只有用宽容的心态,给它充分的空间,它才能沐浴着阳光,吸收着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4)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进行对比,认真思考,并在情绪平静时可以给男友通次电话。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31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1)咨询作业回顾: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男友通了电话,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不会再干涉男友的正常交往了。(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家庭乱仑,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延伸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3)引导求助者深刻领悟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内涵。

9.咨询效果评估

9.1 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好转,饮食正常,能够专学习了”。

“我明白了爱情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用信任、宽容的心态去经营”。

9.2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咨询过程完整。

9.3 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分由52分降到了38分,SDS测验分由57分降到了34分,说明焦虑、抑郁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景霞,等.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2(6):114.

[2]马娟.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9):92.

[3][4]仲崇健.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0(4):11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

作者简介:王玉萍(1966—),女,北京人,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