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必欲说还“羞”

这部教材的公布之所以引发争议,更多源自社会对“性教育”的误解,甚至的是妖魔化。父母不说,老师不讲,不代表学生们不知道。“堵”与“疏”的利害,其实早有结论。

性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性不需要教育,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性教育无关紧要,特别是没必要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进行性教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自然学会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理由是如果提前告诉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性刺激,更加激发孩子们对性问题的好奇,所以索性采取置若罔闻、顺其自然的态度。 生活中也有另一些父母遇到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问题,已经意识到性教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碍于大人的面子或架子,羞于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面对孩子的提问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还有部分父母采用欺骗的手段,违背科学地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这样会使迷茫中的儿童更加不知所措。

2、性是不洁的,青少年不应该接触

青少年对性知识的追求是性生理、心理发展,以及性文化影响的结果。人类从幼儿阶段4—6岁开始到少年、青春时期,无不对性发生兴趣。但是由于几十年的封建性禁锢,造成人对性的很多错误认识:性是丑的,性是万恶之源,凡是与生殖器官有关的都是要抑制的。 当成人面临孩子的这类问题时,感到难以启齿,多是采取简单的制止,斥责或欺骗的方式,例如:“不害羞”、“多丢人”、“不要摸这个脏地方”等等,无形中成为错误的性教育。由于对幼儿“性教育”的回避、指责、压制,使孩子养成错误的性神秘、性污秽的心理,如此的性教育一直延续到学龄期、青春期以及大学生的青年时期。

3、性教育会让孩子性早熟

现实中,不少人认为性教育会造成性刺激,性知识的传授反而会起到诱发儿童出现性心理早熟等问题。纵观世界各国的性教育情况,尽管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开展性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性教育开展较早的瑞典,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内容和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性教育非但不会诱发性问题,反而起到了扼制性犯罪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性教育与性刺激是有本质区别的。引用美国雷婉医师的话:“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沉静而清醒, 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

对性教育对象的误区:年龄太小,不适合性教育

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男同志videos,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异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对性教育内容上误区

1、性教育并非简单的性行为教育

一般人将性教育视为减少如未受保护的性行为之类风险行为的必要措施,但这仅仅是性教育的一个方面。性教育有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及实施。狭义的性教育是指传播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维护性健康、预防性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广义的性教育还包括传授关于性别意识、性别社会化与性别平等的知识,关于爱情、择偶、婚前准备与婚姻调适以及家庭生活等全面而系统的人生科学知识。

2、性教育也并非只是家长的责任

家庭在对孩子的性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是父母、家庭,可以说,父母是孩子性知识、性道德的启蒙者。然而更多的家长期望由学校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学校是性教育的合适场所。然而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尤其在目前学校性教育还有待于完善的情况下。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