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人总是想太多?心理师打破「女人是脆弱敏感」的迷思

二、在生理的反应部份在成人的研究上,男人与女人面对压力或焦虑的生理反应、痛感、心跳加速、皮肤表面出汗等生理测量指标上,其实没有太大数据上的差别。

二、在生理的反应部份

在成人的研究上,男人与女人面对压力或焦虑的生理反应、痛感、心跳加速、皮肤表面出汗等生理测量指标上,其实没有太大数据上的差别。但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说出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而且受到正向的回馈。这大概是我们从很小就被养成及学到的经验,以下这种对话你应该不陌生。

女儿:「啊〜爸爸我跌倒了,痛痛!」 爸爸:「噢!好,我看看,不哭不哭,爸爸帮你擦药。」 儿子:爸爸,我刚刚也打球弄伤手,(哭丧著脸)好痛! 爸爸:厚!还好吧!一个男孩子不要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要勇敢一点!

因此,不是男生比较不怕痛,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说出自己的痛苦或害怕,不但没有得到帮助,可能还会被打击更惨。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就越来越不愿意透露出自己的耽心或害怕,也就是只好「硬ㄍㄧㄥ」了!

三、性别角色期待的部份

讲到害怕耽心,在针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到底这种心理疾患发生在男生的比例较高还是女性呢?答案与生理性别没有一定的关系姐弟乱纶,反而与个人是否受限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而无法自在做自己更有关系。

也就是一个男性如果有较阴柔内向的特质,可能有更高的社交恐惧,害怕不被大众接受。反之,越是能具备双性特质的人,时而豪爽时而温柔,越不可能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这个发现是不是再一次印证了,耽忧和害怕其实是后天学习而来,而限制我们的是性别角色的隐形紧箍咒。

四、担忧未知/反刍思考()的思考模式

研究亦发现女人比男人容易担忧未知和每日生活环境中的威胁,比如这次的肺炎疫情,因为难以控制,的确是女人最容易烦恼担忧的主题。这可能因为女人经常是性侵、家暴等危机的高风险群,而这些创伤事件经常是发生在生活中最亲近的对象。

这些创伤经验深化了女人对自我保护的无力感,甚至对自己问题解决能力缺乏自信。而解决之道是强化女性的问题解决技巧和自我效能,也就是某种程度,让「未知」变成「已知」,女人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才能让担心停止躁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比起男性有较多「反刍思考」的过度反省能力。

近年心理学研究越来越重视这种辗转难平的前思后想,认为与忧郁倾向有高度相关。也就是当一个妈妈或太太一直在烦恼「我这样做够不够?对不对?安不安全?我是不是有哪里没注意到?要怎么避免发生危险?我怕自己不够小心…」这一类的思惟如果占据了你大部份的时间,可能是弊大于利,变成了「杞人忧天」,搞的自己惶惶不可终日。

适时的放下和喊STOP,即使对未知的担忧不能百分之百控制,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也已经很棒了!适度的未雨愁缪往往是避免问题恶化的关键,这也是女人母性本能的发挥。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