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打开名著小屋,每日听读经典,感受别样人生

弗洛伊德心理书_弗洛伊德性心理著作_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作者:[奥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豆瓣评分:7.7

内容简介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费氏还认为,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对人的性本能的一种节制而产生的。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出于人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母子乱性,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代表作品:《梦的解析》、《超越唯乐原则》

名著语录摘抄

1、父母的影响力,常借提供爱的保证,并借处罚的威胁而控制孩子,发挥作用。这些对孩子而言,代表失去爱,并由于他们自己的行为而恐惧失去爱。这种对现实的焦虑不安,乃是日后道德性焦虑不安的前驱。如果它一直占有支配地位,就没有必要谈及超我及良心。唯有随之而来的,才发展了第二度的情境(我们皆未加仔细考虑就太早地把它当做正常的情境),其中外在的监视被内在化了,超我取代了父母的职位,并观察监视、指导及威胁自我,其方式正如早年父母之对待孩子。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