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问题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

看点: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可能正经历着诸多烦恼,也可能会面临着父爱如山…罗静认为,青春期是对亲子关系和童年经验最好的检验,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

看点:作为青春孩子的家长母子乱纶,可能正经历着诸多烦恼,也可能会面临着父爱如山……体滑坡的尴尬。家长对于青春期孩子充满了疑问和不解,但是作为父母您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信任和理解,并能给予科学、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在搜狐教育《飞跃青春期》智见TALKS教育沙龙期间,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博士后罗静发表了《读懂青春期》主题演讲。罗静认为,青春期是对亲子关系和童年经验最好的检验,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要放松一点,不要太焦虑,要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

青春期心理在线咨询_青春期性心理疏导_青春期性心理咨询

以下为罗静演讲:

接下来可能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这么多年来研究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些经验,站在父母的角度跟大家讲一讲我们应该如何来读懂青春期。

先讲一个故事,我相信大家看见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孩子19岁了,是个女生,她曾经报警抓捕母亲,甚至宁愿流浪街头也不愿意回家;多次割腕自残,手臂上还有密密麻麻的血痕。她抽烟、喝酒、剃阴阳头,甚至公开与女性朋友高调结婚。我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是谁了?她就是吴卓林,她的妈妈叫吴绮莉,她还有一个隐形的父亲叫 Chan。我们并不想评判明星家庭孩子们的问题,但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都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有这些结果呢?

青春期是对亲子关系和童年经验最好的检验

爸爸妈妈与孩子0—6岁时建立的亲密安全依恋关系,让孩子有了安全感。当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愿意相信别人,情绪也更稳定,思维方式更灵活,更喜欢去面对挑战,并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给予别人帮助。他对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客观,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家长如果在0—6岁没有给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没有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会怎样呢?孩子们会有矛盾,会有压抑,会非常敏感。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里不断在分泌一些激素,使得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我想跟爸爸妈妈说的是,孩子青春期对家长来说真的很头疼,但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呢。他们有时候会感觉自己身体里有个(怪兽),没办法去控制这种冲动,没办法去面对这些问题。

所以,他们需要父母亲的指引,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青春期性心理疏导_青春期性心理咨询_青春期心理在线咨询

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中国青少年自杀率是全球较高的国家之一。这是最近热搜一件事情,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跟同学们发生一些争执,最后从大桥上跳了下去。这个孩子轻松的一跳,说明他对生命完全没有敬畏,不知道什么叫作生命?还是因为他已经到了某种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些年,我们发现青春期的问题越来越多。厌学、抑郁症、青春年犯罪、自杀是青春期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青春期性心理疏导_青春期性心理咨询_青春期心理在线咨询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在10岁的时候,一天不小心把学校的玻璃给撞碎了,他很害怕。过了两天,他给奶奶留了一个字条说,“奶奶,很抱歉,我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没有办法再活下去了”。第二天,他从12楼跳了下去。看见这个案例,我心痛不已。10岁的孩子,生命刚刚开始绽放。

我们与孩子之间为什么没有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

第一,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教养关系是专制的。家长只允许自己说话,只允许自己当“王”。

记者采访吴卓林,她跟记者说,“我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要求,给我空间”。在很多记录片中,吴绮莉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惩罚孩子,她会让孩子举着《辞海》那么厚的一本书,两个小时站在那儿,不允许孩子把手放下来;当孩子晚上不睡觉时,她让孩子抄写“我不想睡觉”,整整抄到凌晨五点。吴绮莉没有解决好情绪管理的问题,她把这些情绪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是专制的,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你是我的附属品,你必须听我的”。我发现这样情况下的孩子会变得非常胆小,非常怕事,完全不敢面对挑战,面对新的朋友;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会破坏性地践踏一切他认为美好的事物。

第二种教养方式,我们称之为“忽略”,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教养方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我们忽视孩子,这个孩子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会比其他孩子高出4倍。

孩子们玩自己的,爸爸妈妈在看手机,所有的时间都不关注孩子,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在于父母根本看不见孩子的需要,一直忽视他的情感反应。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是无足轻重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父母关注的。这种“忽略”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不被认可、不被接纳、不被爱的感受。

如果这个孩子从来没有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从来都不被尊重,他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一,他长大可能会成为不会关心和爱别人的人,当他结婚、有孩子之后,他的孩子可能就遭殃了。

第二,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极度需要别人来爱他而获得自我认同的人,就会变成一个具有依恋性人格的人。依恋性人格的形成,会使他可能变得像橡皮糖一样黏着别人。如果被粘的人把他踢开,这个人就会受伤,会再找一个人进行“依恋”,其人生如此反复重演。

溺爱,是另外一种糟糕的教养方式。父母一定要在有规则的情况下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妈妈呢?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是,喜欢温暖的妈妈、爱笑的妈妈;二是,喜欢给我做好吃的妈妈;三是,喜欢给我立规则的妈妈。孩子还发现,当妈妈立规则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达成愿望。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青春期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心理上的真正断乳,而心理上的断乳则意味着他们将从“毛毛虫”变成“蝴蝶”。

青春期性心理疏导_青春期心理在线咨询_青春期性心理咨询

毛毛虫和蝴蝶的故事想告诉我们,孩子变成大人不是小狗变成大狗的过程,而是完全不同两个“物种”。

两个“物种”告诉大家,父母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在小的时候,孩子需求是简单的,可能只有“黑”“白”两个分别,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很多“维度”,也有很多想法,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真正成为一只蝴蝶的愿望。

青春期问题出现的背后原因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平衡其实是好的,它是大家成长的动力。希望爸爸妈妈有更多的“看见”,看见你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不同,看见你的孩子变得更好,看见你的孩子需要的引导和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分泌性激素,性激素是孩子不能控制的一种激素。类似于妈妈怀孕时的性格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是因为妈妈们没办法控制身体内的激素带来的影响。

如大家所知,人负责计划、控制和目标感实现是大脑前额叶皮层,而关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在25—30岁才真正发展成熟。让一个10—20岁的孩子进行一个计划严密,目标明确,并可以有效施行的计划是很难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放轻松”,陪伴孩子建立合适发展的目标。

孩子的身体是不断在变得强壮。当身体变得强壮,他有一种意识,“我可以变得像爸爸妈妈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孩子没有意识到,他的生理发育可能成熟了,心理发育却并不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上有什么样的冲突呢?

“我与爸爸妈妈怎么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孩子有时对亲子关系会有“崩塌”的感觉,感觉家长根本不理解他,家长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也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感觉家长只会阻止他,只会说他错了,只会认为他不行。

孩子有这种感觉时,会变得不再与家长交流,变成一个沉默者。他们回到家拖了鞋,把房门关上,直到家长叫他出来吃晚饭,但他吃完饭后又回去了。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说,“罗老师,我真的很难过,因为我为儿子操碎了心,我为他的发展在铺路。可你知道吗,他现在一句话也不跟我说。在他小的时候, 我把他送到了外婆家,6岁多才把他接回来,他在恨我。但我现在在做弥补,我每天都回家给他做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玩具都会买给他,好看的书都买给他。每天也试图跟他聊天,可他从来不理我,每天跟我回答就是‘好’‘就是这样’。罗老师,这到底是怎么了?”

孩子童年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没有做好,把孩子远远的抛开了,孩子的认识只有一个:“我不值得我妈妈爱,不值得在这个世界上过得更好,我没有价值,所以妈妈才会让我走开。”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脑子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他们有很多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不知道该怎么求助。但如果亲子关系不安全、不够亲密,孩子遇到“困难”,只能找他们的同伴。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建立归属感

亲子关系冲突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爸爸妈妈始终批评孩子。父母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路都多,认为自己是在帮助你孩子,是在爱孩子,孩子不能不领父母的情。

两方就会“打”起来,矛盾会越来越激烈。父母觉得委屈,孩子们也觉得委屈。亲子关系出现这样冲突时,孩子没办法再从家里得到支持和帮助。亲子关系不好还进下的孩子,跟老师的关系、跟同伴的关系都会出问题。

人生当中有三种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当这三种关系都受到威胁时,走入青春期的孩子该向谁倾诉呢?

什么是自我认同?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想做什么,我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们如果问一个18岁的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吗?他应该很难能明确回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看见他是谁,他想做什么,他能做什么。

孩子们可能会有很多需要,这些需要在大人看来觉得特别幼稚、可笑。可是,正是这些幼稚可笑的需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去展现自己“良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心理咨询师曾经跟我讲,她跟孩子一直生活在加拿大。她的儿子在15岁时候,有一天早上跟她说,“妈妈,我打算去打环”。妈妈问他说,“你打算在哪儿打环?”他说,“我们同学在鼻子上打环,在肚脐上打环,有的还在舌头上打环,我觉得很酷,我打算明天去在这些地方上打环。”妈妈听完说,“好”。

这种事情对于任何一个妈妈来说都是有点焦虑的事情,她虽然是学心理咨询的,她也有点焦虑。

第二天早晨,她穿得很时尚,很漂亮,表现得很高兴。走在儿子跟前说,“儿子,今天妈妈跟你一起去打环,要在很多地方打环,而且我还想到其他更有创意的打环地方,你要不要听一听?”儿子听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跟他妈妈说,“你先去吧,今天我先不去。”

知道为什么吗?孩子突然间发现妈妈跟他一样,而心理想着他们应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那么,当妈妈跟他一样时,他就要放弃很多想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急着否定孩子的需要,我们能不能先坐下来听一听他的需要,因为孩子需求的某一个部分可能反映其真实的自我。

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在不停地蜕变,孩子需要更广阔的天空,需要更多行动的自由、相信,更多的被爱、肯定。

青春期性心理疏导_青春期性心理咨询_青春期心理在线咨询

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要放松一点,不要太焦虑

中国的妈妈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焦虑。我们家长想让自己变得“收放自如”,也需要成长,需要读书,需要了解我们的孩子,看看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什么情况,他们需要什么,能看见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别在那里。

我们如果静下心来,不要焦虑,撇开比较,撇开“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会发现孩子有很多优点。

其次是聆听,聆听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人为什么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这或许是需要人多听。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本身不爱交流。如果你有一个爱跟你说话、唠叨的男孩子,你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爱说话的本能,因为从性别心理学研究来看,男孩特别不喜欢说,是“实干家”。所以,当他跟你唠唠叨叨,说得没完没了的时候,请你一定要认认真真、竖着耳朵听完所有的事情。

女孩天生爱说,所以尊重她的这种表达“习性”。我们要多听,听完了以后,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对她来说,这都是她的好事,都是她的需要。

最后是尊重不放纵。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孩子想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

其实孩子多数想要的都不是在物质上能够实现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孩子的内在是丰盈的,是满足的,这个孩子一般能做的事情会更多。爸爸妈妈要爱孩子,要尊重他,但是并不是满足他所有的要求。

尊重在于家长可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真正看到他观点中的闪光地方。家长可以鼓励他很多行为,即使你知道这些行为有冒险性,我们要能拥抱他所有的错误。我相信,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理解,有自我的价值,他就一定会勇往直前,不负青春。

在整个养育过程中,“有规则的爱”是最重要的,这是民主的教养方式。让孩子感受,爱是他要的爱,不是我们强加给他的。经常有父母说,他们为孩子付出所有,我想问这是爱吗?这可能是家长理解的爱,但孩子需要的是这个爱吗?

当你看见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争执,家长在说什么?我们可能忙着批评他,这就不叫爱。我们可以告诉他,“你没有理解好这个小朋友,你做错了就应该去跟人家道歉。”

我建议父母应该先站着自己孩子这一边,帮助孩子看见他在这件事情上对的地方,然后再找他在这件事上错的地方。

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正反两面,我相信没有孩子做一件事情全是出于错的初衷,任何一个孩子本心都是善良的。这些会取决于家长在头六年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养,跟他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在六年之后,当他步入小学生活,我们要给他引导、帮助、信任,让他一路前行。

在教养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信任孩子。我经常会说一个比喻,教育就像剥洋葱,剥一层洋葱就会泪流满面,但剥完洋葱,我们会看见它真心的样子,它真心的样子是很美的。对于很多爸爸妈妈来说,教育孩子是不易的。但如果我们做到了,孩子就会成就最美丽的自己。

谢谢大家。

(搜狐教育独家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微信ID:,若有意洽谈搜狐教育采访、合作等事宜,请发邮件至)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