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咋办? 心理专家齐聚重庆支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身心问题不容忽视。近日,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创伤康复专委会举行2019学术年会,与会专家以“心理健康,全面提升”为主题

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创伤康复专委会举行2019学术年会。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3日11时30分讯(首席记者黄宇实习生冯茴花)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身心问题不容忽视。近日,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创伤康复专委会举行2019学术年会,与会专家以“心理健康,全面提升”为主题,重点探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妇女儿童青少年家庭婚姻心理健康及心理创伤与危机干预等问题。

本次大会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亮点之一“关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或者在身边看到过人们伤害自己的身体。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精神病专科主任黄颐教授所在团队的研究,在对某地区6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中,在严格限制概念前提下家庭乱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l)检出率为20.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精神病专科主任、教授黄颐讲座。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黄颐表示,现如今,“伤害自己的身体”在专业中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它指一切由自我发起的、对身体组织带来直接伤害的行为。它可以有一系列的表现,比如撞墙、捶打硬物让自己受伤、刀割、严重的抓伤、刺伤、烫伤等。虽然这种自伤行为不是为了自杀,但是一半以上有自伤行为的人,有过至少一次自杀尝试。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中很常见,一般从10岁开始,特别是集中在初中阶段,或以单亲家庭为主。”黄颐说,“在调查中,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危险因素里,觉得自己没有被公正对待占30%、感到不快乐23%。”

黄颐分析,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马上进入青春期,社会化情绪开始积累,遇到问题焦虑而找不到解决办法,往往会寻求自我惩罚,导致自伤行为出现。

黄颐表示,对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仅用于有其他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共患病时。建议此类问题首选心理治疗。要从根本上防止自伤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要和睦,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试着学习更加健康的缓解情绪痛苦的方式,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除了主题讲座外,现场还设有“萨提亚”家庭治疗分会场及嘉宾“论剑”环节,共同就青少年临床前沿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大会主席、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创伤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胡华说,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和现状,提出改善方法对于心理卫生学界来说意义重大。对心理卫生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将逐步达到学校、医院和社会的预警、预防和干预的联动。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