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心律失常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心律失常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合并一些心理疾病。在日以强调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换的今天,心理因素在各种疾病中的影响越。

在临床工作中父女乱入,我们发现很多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合并一些心理疾病。在日以强调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换的今天,心理因素在各种疾病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成为疾病的诱因,也可影响疾病的过程和转归。

持续的紧张工作可促使早搏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通过心电监测可发现持续的紧张使早搏的发生率增加2倍以上,其中95%为室早,60%为室上性早搏;在室早中有25%为室早连发或多源性室早。

做梦是一种心理行为的生理反映,噩梦经常出现在惊恐或激怒以后,伴有心率加快、冷汗、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经常噩梦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

负性情绪同样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在一组206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发现有心律失常的有76例(36.69%),其中室早44例,室上早16例,室上速10例,房颤6例,该组的原发病为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经心理量表检测发现有显著负性情绪者116例(51.6%),主要为过分紧张焦虑(46.55%)、过分压抑(30.17%)以及显著的猜疑(23.28%)。

1959年美国学者等提出以时间紧迫感、快节奏、高效率以及竞争意识和好胜心过强为主要特征的A型行为(性格)是促发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A型行为人群易反应为恼火()、激动()、愤怒(Anger)和不耐烦(),即著名的AIAI反应;AIAI反应是促发包含严重心律失常在内的心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A型行为人群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在一组150例由心理因素促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中,A型人占了104例(69.3%),B型人(宁静、沉默、缺少竞争意识)和M型(中间型)的总和为46例(30.7%)。1998年荷兰学者首先报道D型行为易患心脏病,D型行为的特征是孤僻,不合群,沉默,冷漠,消极,固执,容易烦躁不安;D型行为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4倍以上,它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可能比焦虑和抑郁两种因素相加的作用更大。

焦虑和抑郁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美国杜克大学的等研究发现恐怖性焦虑量表测得高分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上升。研究同样表明愤怒、惊恐发作和极度劳累能促发室速和休克。

有研究发现阵发房颤患者的发作与患者年龄和性别不相关,而是与紧张和高度神经质密切相关;在另一组阵发性房颤中,研究发现严重的焦虑是其主要促发因素,其中广场恐惧症促发房颤的发生率达到29.5%;此外,研究发现愤怒和敌意也是促使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重要原因。

总之,很多心理因素与心律失常息息相关。近年来,胡大一教授竭力倡导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双心(心脏和心理)治疗。同样,在笔者看来,对于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心理疾病的诊断和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