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对比分析

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和对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患精神分裂症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性心理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物; 康复性心理治疗;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53-02

doi:10.14033/ki.cfmr.2016.9.029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严重抑郁症状,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施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与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2]。因此,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患精神分裂症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患精神分裂症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中国男同志,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原则中的相关标准[3];(2)入院确诊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且患者的阳性症状基本获得控制,已经处于康复期;(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脑、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2)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平均(32.57±6.38)岁;病程2~15年,平均(5.84±3.48)年。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3.74±7.18)岁;病程3~18年,平均(6.30±2.3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给予利培酮片(生产企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口服,初次用药剂量为1 mg/d,1周内可将药量逐渐加至2~4 mg/d,第2周可加至4~6 mg/d,之后可保持该剂量用药。研究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性心理治疗,具体措施:第1个月内,医护人员应召集患者及其家属(固定陪护的1~2人)会谈2次。由于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临床上除了需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外,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有效调节患者家属与患者间的关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可再次进行两次会谈;治疗2~3个月时,护理人员应每隔20 d与患者家属进行一次会谈;治疗4个月后,应每个月进行一次三方会谈(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总会谈次数需≥15次。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会谈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充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便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2)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坚持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的自知能力逐渐恢复,并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4]。(3)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该疾病患者如何正确面对社会,并有效获得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1.3 评估标准

(1)通过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自拟自知力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自知力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自知力越好。(2)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工作能力情况与复发情况,其中工作能力情况共包括恢复正常工作、可胜任一般工作、可监督但无法胜任工作及无法参加任何工作等4个状态;复发标准:经积极的治疗及干预后,患者的相关症状缓解超过3个月后再次并发精神症状,BPRS评分超过36分,且经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两位以上的主治医师同时评估明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工作能力情况对比

经过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工作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3.33%。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出现人格崩溃与情感、知觉及思想上的精神障碍症状,此时主要采用精神性药物进行治疗。而待病情控制进入恢复期后,此时患者的思维与情感方面无显著异常,并且能够与周围人群接触,故此阶段是进行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5]。

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主要为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性、社会性及开放性的变化,使患者体会到心理、躯体等全面康复治疗。利培酮片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精神药物,其在患者急性症状的控制上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对于患者症状消失回归社会之后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方面的作用依然有待提高,且治疗后患者依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梁颂游等[6]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性心理疗法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知力,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宁,谭云龙,李佳,等.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105-108.

[2]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49-52.

[3]马辛,蔡焯基,郑毅,等.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65-168.

[4]韦红梅,肖爱祥,夏志春,等.认知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5):1140-1142.

[5]周立发.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4-15.

[6]梁颂游,冯冬梅,刘金英,等.单纯药物与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13):24-26.

粤ICP备2021141569号-1
心理健康测试